原標題:周忠和、戴景瑞院士:好奇心是科學創作的根本動力
周忠和、戴景瑞院士:好奇心是科學創作的根本動力
邱晨輝
「青少年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就科學研究而言,好奇心也是從事科學研究最原始、最根本的動力。」在近日舉行的2020年全國青少年科學創作活動「雲宣講」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給出這一觀點。
怎麼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科普作品,科學作品創作該如何堅持科學精神?這是周忠和分享的兩個主要問題。他說,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科學普及、科學傳播提供了各種類型的表現形式,科學創作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內容。
在他看來,一方面,科學家、科學傳播創作者要為青少年創作出更為豐富的科普讀物,創作者掌握一定的創作技巧,巧用比喻,多講故事,和文學巧妙結合,避免專業學術化傾向,並且對青少年有愛心,將他們放在平等位置展開對話和交流,可以創作出更好的科普作品。
另一方面,全社會也要積極鼓勵青少年參與科學創作,科學創作不只是用文字進行書面寫作,給父母講述科學的故事、策劃拍攝與科普有關的短視頻等,都屬於科學創作的內容,青少年們平時要多嘗試。
「對於一些還沒有定論的事情,又該如何進行科普創作呢?」周忠和當天還從培養科學精神的角度,鼓勵青少年求真務實、探索創新、理性質疑,平時多讀、多寫、多實踐,培養好奇心,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周忠和認為,科學研究和探索是一個過程,對新冠病毒及其疫情的認識就是如此,「對於還不太確定的東西,就要堅持開放的態度,如果在寫作中非要寫成確定的東西,反倒不科學了」。
「您是如何對古生物學產生興趣的?」在互動環節,來自武漢的程彥逢同學問周忠和。
周忠和講了一段自己的成長故事:他出生在農村,平時能看到的課外讀物很少,不過他從小就對過去的事情感興趣,高中的時候班主任還給他訂了一份叫做《化石》的雜誌。
1982年參加高考時,周忠和選擇了兩個專業,其中一個就是古生物學,後來他被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錄取,從此走上古生物學的學習和研究的道路。他的主要研究範圍包括鳥類的起源、鳥類飛行的起源和進化、羽毛的演化、鳥類早期演化和輻射,以及帶毛恐龍、翼龍,等等,取得了多項國際知名研究成果。他說:「青少年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就科學研究而言,好奇心也是從事科學研究最原始、最根本的動力。」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戴景瑞也來到直播間,從培養科學精神和激發科學興趣的角度,結合自身科研及閱讀創作經歷,向青少年講述創新思維與探索歷程。50多年來,戴景瑞一直從事玉米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應用研究,他在國內率先建立了玉米轉基因的技術體系,讓我國有關玉米的科學研究走到了國際前列。
初中求學時,戴景瑞對染色體產生了興趣,老師告訴他,這與人類及其他各類生物的性狀具有密切關係。從那時起,他就對生物科學產生了強烈興趣,加上受到蘇聯先進農業的影響,他高中畢業時決定以農學作為自己將來鑽研的方向。
1955年高中畢業時,在父親的支持下,戴景瑞以第一志願考取了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系。1957年,北京農業大學率先開出了摩爾根遺傳學課,在導師的指導下,他一步步走進了生物技術、尤其是遺傳學研究的世界。
「青少年進行科學創作,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培養良好的思辨能力。」戴景瑞以轉基因為例告訴青少年了解現代生物技術、增強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他說,現在轉基因技術和作物被很多人妖魔化,是因為很多人並沒有很好地了解轉基因技術,從而走上了盲目反對的道路。
他也告訴青少年,積极參與有關科學創作,是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索能力十分重要的環節,現在青少年創作很少涉及科學方面的內容,只有將科學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才能夠更全面地發展。
北京學生高瑞澤從網上了解到,戴景瑞小學三年級時就讀完了《水滸》全本,在互動環節中他問戴景瑞「是如何做到的」。
戴景瑞坦言這和他父親是中學語文老師有關,「我很小就開始識字,等到上小學時,已經能夠認得不少字了」。由於家裡的書比較多,他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興趣,對他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戴景瑞也就此勉勵孩子們除了看傳統文學作品,也要多看科學書籍,好好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年07月14日 12 版
July 14, 2020 at 05:01AM
https://ift.tt/2CBUhgE
周忠和、戴景瑞院士:好奇心是科學創作的根本動力-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https://ift.tt/2Yf2wHZ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周忠和、戴景瑞院士:好奇心是科學創作的根本動力-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