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師」是禮讚能搜尋藏傳佛教寶物之人的頭銜,台灣就有這麼一位奇人江敏吉,蒐聚數以萬計的藏傳文物,蔚為奇觀。我代邀了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及科技考古與文物鑑定研究中心的教授們,共赴江府賞寶,重點是西藏外科手術刀和「嘎巴拉」。
初識藏醫是20年前在雲南中甸的松贊林寺,喇嘛簡介藏藥多取材自高原物種,多樣性毫不遜於中草藥。10年前,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來訪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說是因採擷過度和棲地破壞,不少藥材資源已瀕危,因此來台借鑑保種經驗,言談中也提及自豪但瀕危失傳的西藏外科手術。兩年前初識江大師,即詢問是否有罕見的手術刀蒐藏?他攤開一大綑牛皮捲,現出驚人的上百把精緻刀具,而他竟然有50餘套之多!這次眾教授觀之當然愛不釋手,齊歎千餘年前藏醫獨步全球之先進,也感嘆現今之失落,該深入研究啊!
接著我們上手了嘎巴拉,那是用高僧頭蓋骨做成的法器。層架上擺放了3000多個嘎巴拉,卻了無陰森。把顱骨並列,一眼即可見滋養腦細胞的血管分佈之歧異,只看這點,就該認知每個人的腦子都不一樣。
豐盛的晚宴,美酒助興。江敏吉自述從小在苦寒的藏區阿里學習巫術,雖不迷信靈異神祇,卻能以咒語和手印為人治病。虛心詢問這可有科學依據?以解析腦圖譜聞名的江安世院士也以自身經驗應答。他曾以對腦神經系統的了解,協助一位傑出的長笛演奏家,澈底擺脫了不定期口唇抽搐的痼疾。這看似神蹟的案例,其實奠基於神經生物學的精進,超自然與超能力是科學進程中人為的暫時描述。北美洲大樺斑蝶的年度遷徙就是個世紀之謎,牠們的遷徙之旅竟然是四個世代接力完成,現今的知識說明不了這超自然現象,但科學家並不視之為神蹟,相信終能解謎。然而這信念可能鬆動,若主角不見了,哪有解惑機會?〈大樺斑蝶消逝之謎〉是個新隱憂。
科學是人類的獨創,也是文明持續進展之所繫。我們期許《科學人》的知識能廣受享讀,在台灣該有更高的訂閱率。企業家童子賢認同這使命,慷慨贊助,他豪氣地說:「支持《科學人》雜誌,我不需要被說服。」他也期許有更多人加入這贊助行列,財團法人李長榮教育基金會、高平磊晶科技公司都響應了,《科學人》將更普及,內容也將更豐富。
July 02, 2020 at 09:06AM
https://ift.tt/31zxeh1
科學人雜誌 - 科學人雜誌
https://ift.tt/2Yf2wHZ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科學人雜誌 - 科學人雜誌"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