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梓楠 @ 教育工作關注組】
以下兩段是中一科學堂的經歷。它們表面上看似毫不相關,不過如果諗深一層,其實隱然有一條主線,就是教學方式及內容與「真實」距離。使這個距離出現的,是習非成是還是專業判斷?是刻意如此還是無奈妥協?是出於對學生的理解還是誤解?
1. 安靜的課堂
雖然全班都安靜地聽我講書,不過總有點不對勁:有些同學的眼神逃避著我,有些同學看似專心做筆記,有些同學確是盯著我不過表情有點疑惑……
我決定停一停「自我感覺良好」的英文講解,轉用中文問:「Exposed surface area 係乜嘢意思?」然後立即抽學號。
抽中了一位內向的女同學,她呆了一會,然後說不知道。
「你是不懂 exposed 吧?那麼其他字呢?」
「……area 是面積。」
「surface 呢?」
「……」
「我知課程好趕驚教唔切,而且你哋好快就有人生第一次嘅中學統測,不過我都要停一停。如果你哋一路都聽唔明啲英文點解,咁你坐喺度唔覺得好無聊咩?如果你而家唔明,番到屋企又要自己查番,查完又要自己諗番明,咁唔係仲嘥時間咩?點解唔喺上堂時起碼知道咗啲字點解先?定係你哋諗住到時測驗溫得幾多得幾多,唔識就算?
我唔可能之後都好似啱啱開學咁,即刻畀個中文解釋你,又教你點樣拆 syllable 幫手串字。我明白你哋啱啱升上嚟要面對好多科好多英文生字,不過如果你哋連第一步查字查音都唔試下做,咁之後愈積愈多,你就更加唔想去理,呢個係惡性循環㗎!
我知你哋其實都明,但係就少咗呢啲 moment 刺激吓你哋!雖然好似鬧緊你哋咁,但喺除咗真係想鬧之外,仲想講,由今日開始做番都未遲。我諗你都明我感受吖 — 講一堆嘢但係冇乜人聽得明,好難頂㗎!唔通你想我任由呢個情况繼續落去咩?……」
鐘聲響起。
「Stand up class! 可以應承我,下一堂見番你哋,全班可以知道哂呢課啲英文意思嗎?」
2. 播放真實生殖系統影片
學生對於下學期的生殖系統及青春期課題通常反應兩極:他們可能會很興奮,會把握機會毫無分寸地「搞氣氛」,或者在座位中「細聲講大聲笑」;也有些成長於較保守(絕無貶意)家庭的同學,會覺得討論這些課題很難為情。
教師絕不可能任由同學自由發揮,否則會有災難性後果。不過,我又不滿足於教科書的簡化、枯燥版的生殖系統器官圖案。與同工商討後,決定播放沒有馬賽克處理的真實裸體但絕無渲染色情的影片。
我們選用了 BBC 在 1998 年首播的《The Human Body》系列第二集「An Everyday Miracle」。它記錄了一位媽媽由懷孕前到嬰兒出生的歷程。雖然是 1998 年產物,但當中的影像並沒有給人過時的感覺。其中內容編排平衡了相關生物知識及主角夫妻的心路歷程,理性感性並重。
播放片段前,教師必須嚴肅告誡同學尊重片段中的演員,以及絕不容許發表淫褻言論,也解釋播放真實裸體的用意,期望他們更準確認識身體,也不應只以刺激、污穢角度看待生殖系統及成長轉變,播放片段後也容許他們發表感想及意見。
今年教授這一課時正值停課,其實非常可惜。我們在網課時主力討論較難掌握的概念及常見誤解,其他較簡單的事實及理論則以「自學指導」形式(文字及講解影片)引導學生自習。
我們在這一課題的自學指導中加插了這一段:
「我們即將學習 Human reproductive systems。有同學可能會覺得尷尬、難為情,也有同學可能會走另一個極端 — 非常有興趣。我們從科學角度學習生殖系統,對自己及父母的身體更有認識,其實很重要。復課後,老師會視乎情况,播放真實片段幫助同學理解。甚麼叫視乎情况?就是要確保每位同學都尊重片段中願意以裸體示範的人員,也要確保每位同學不會在上課期間出言不遜,甚至有性騷擾之嫌。此外,這一課除了記熟基本事實及串熟生字外,也須正確理解生殖各個環節,你會更驚嘆身體的奇妙。」
為甚麼要待復課後才播影片呢?不可以在網課中播放嗎?這涉及以下考量:
- 教師有必要觀察學生的反應,在適當時間暫停影片並作出介入。
- 一起看的氛圍有特別的「化學作用」。
復課後我履行承諾,決定花一個連堂播放部份與課程最相關的片段。課堂開始前我要求全體起立,然後嚴肅地再次強調上述的原則。
學生在片段中可以看到真實的排卵(ovulation)過程、輸卵管內壁的纖毛(cilia)、血淋淋的胎盤、懷孕帶來的身體(外觀與內部)變化等等。他們看到這些比教科書真實的影像,都不會把念頭放在裸體與色情上。
影片末段是媽媽臨盤的過程,我一向都會在嬰兒誕生前停一停,然後說:「嗱!之後好快就會有個血淋淋嘅頭咇出嚟啦,如果頂唔順就唔好睇,可以用手遮住對眼,我唔介意!不過如果有人想做醫生護士嘅話,呢個係測試喇!……咦?A 同學,你唔好扮驚啦!我見到你手指中間有窿喎!」
我總會看著他們的反應與表情。有了這樣的經歷,他們與書中所學的生殖系統知識建立了較深刻的連結。
「女同學睇完係咪好驚生 BB 呢?你哋今晚會唔會考慮搵阿媽,突然殺佢一個措手不及,同佢講『辛苦哂』呢?跟住阿媽可能話你係咪 short 咗!你可以話係 IS 阿 Sir 叫我咁講嘅,哈哈!」
必須指出,教學內容不可能完全契合複雜、具爭議性、甚至有時是「充滿人性醜惡」的現實情况。教師須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思考能力、道德發展水平、性格特質、課堂氣氛、互相信任程度等等,以課程為綱再作微調、簡化。
然而,這些微調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也應該有容許「錯誤」的空間 — 讓學生意會到教師願意根據他們的反饋另作嘗試,也是一種學習經歷。再者,教師也須小心考量簡化會否造成嚴重曲解。
下列以學生為中心的「真實」含義,也是本文所指涉的:學生是否真的希望明白課堂的知識?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所學的有意思?是否真的對所學有好奇心?如果不是,教師先表達體諒態度以獲得信任,還是主動出擊扭轉局勢呢?
教師也要意識到,學生的思想及處境會隨著社會環境劇變而急速變化,而且同齊間的想法差異可以很大(例如會受接觸資訊的廣度、深度、立場等影響)。假如教師永遠抱著對學生的固有刻板印象,又全盤接受由不了解前線實况的專家所給的「詳盡」建議,他可能要面對學生「事事挑剔」或「虛與委蛇」等這類令人難受的教學經驗。
不過,就算教師有上述的專業自覺(既考量所教的內容與事實的契合程度,也考量學生自身或受外在環境影響的特質),他們有沒有空間發揮與嘗試呢?
最後有一點想澄清:就算學生對教師所教的科目沒有興趣(例如感到天份不在這一科),師生交流都可以是真誠的:「阿 Sir,雖然我都係唔明,不過見你落力咁講,我收貨㗎啦!我盡量考好啲啦!」
「喂!乜嘢叫『收貨』?!而家我唔係 sell 緊嘢喎!哼!!」
August 21, 2020 at 02:47PM
https://ift.tt/31hGpCi
教學的空間(十一)科學篇:教學與「真實」的距離| 教育工作關注組 -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https://ift.tt/2Yf2wHZ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教學的空間(十一)科學篇:教學與「真實」的距離| 教育工作關注組 -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Post a Comment